
🤪🆗🤐
對于文化作品,我想借用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的觀點,即我們只能以一種迂回的方式,通過存留在文化作品中的人類象征來理解彼此。巴黎圣母院、天壇、胡夫金字塔、泰姬陵以及《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紅樓夢》等杰作的創作初衷,在經濟上的考量并不比技術上的多。雖然這些經濟和技術問題很快出現在創作中,但它們并不是根本性的。因為這些作品并未回答“這將帶來多少收益?”或“投資回報是多少?”等問題,然而它們的價值無法估量。
我認為,藝術家使不同文明的和平對話與情感對話成為可能。例如,我們邀請黃曉亮與蔡雅玲兩位中國藝術家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櫥窗展示他們的作品。蔡雅玲的作品《精氣神的共鳴》致敬20世紀中國先鋒藝術家潘玉良,用水晶珠簾生動地呈現了潘玉良的樣貌。潘玉良曾于20世紀到法國進行藝術交流。今天,法中之間悠久的藝文交流史需要繼續書寫。
❓(撰稿:許婕樹)《每周質量報告》 20240804 保險事故車維修現狀調查
2025/11/18黎俊寶🧡

媒體:英國全面停止資助孔子學院
2025/11/18甘哲鳳👣

貝恩全球董事會主席:深化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可以向硅谷、倫敦借鑒哪些經驗?
2025/11/18耿葉安🥦

學黨史辦實事,江西領導干部這樣說
2025/11/18慕容茗杰🧛

國家能源局:寒潮天氣下人民群眾用能有保障
2025/11/18甘瓊富⭕

關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
2025/11/17荀泰竹➁

當中秋節遇上“超級月亮”
2025/11/17胥韻菊➺

馬上評丨智能化汽車也該容得下車載收音機
2025/11/17燕敬勝p

香港將舉辦超過400項國慶活動
2025/11/16翁可月z

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聚會、跳舞、打麻將...
2025/11/16瞿聰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