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文化作品,我想借用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的觀點,即我們只能以一種迂回的方式,通過存留在文化作品中的人類象征來理解彼此。巴黎圣母院、天壇、胡夫金字塔、泰姬陵以及《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紅樓夢》等杰作的創作初衷,在經濟上的考量并不比技術上的多。雖然這些經濟和技術問題很快出現在創作中,但它們并不是根本性的。因為這些作品并未回答“這將帶來多少收益?”或“投資回報是多少?”等問題,然而它們的價值無法估量。
我認為,藝術家使不同文明的和平對話與情感對話成為可能。例如,我們邀請黃曉亮與蔡雅玲兩位中國藝術家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櫥窗展示他們的作品。蔡雅玲的作品《精氣神的共鳴》致敬20世紀中國先鋒藝術家潘玉良,用水晶珠簾生動地呈現了潘玉良的樣貌。潘玉良曾于20世紀到法國進行藝術交流。今天,法中之間悠久的藝文交流史需要繼續書寫。
🏉(撰稿:勞純梅)工業互聯時代 如何做到全球“同質同享”
2025/09/13別君航🏌
[視頻]金秋好時節 各地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5/09/13田全晴⚰
成龍演唱《男兒當自強》
2025/09/13雍鶯欣♘
天天學習丨創辦70年這個培訓班促新疆長治久安
2025/09/13祿程羽👺
91歲劇作家徐棻將文獻藏書捐贈上戲,三任院長為書屋揭牌
2025/09/12仲孫環謙🔢
今日辟謠(2024年9月20日)
2025/09/12令狐韻紀🤣
北京共計1.26萬件!一批國慶慶典珍貴檔案將與公眾見面
2025/09/12龐力宗x
灣區升明月
2025/09/11殷輪亞s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美元表現穩定
2025/09/11太叔力河🚩